纳米孔错位测序技术实现对FANA直接测序
负责人:李欣彤
FANA(2’-deoxy-2’-fluoroarabinonucleic acid)是一种可与RNA碱基配对、形成杂交双链结构的人工核酸。用于RNA干扰技术中的FANA具有优异的基因沉默能力。由于对聚合酶的依赖,传统的测序手段无法直接对FANA进行测序。纳米孔测序具有高灵敏性、免标记等优点,显示出对人工核酸直接测序的可能性。本课题使用phi29 DNA聚合酶作为驱动酶,在纳米孔上实现了FANA序列的直接读取。对堵孔电流信号的统计结果表明,MspA纳米孔可以明确地区分出人工核酸FANA和天然核酸DNA。此项结果代表了糖环修饰的非天然核酸的首次直接测序。
纳米孔错位测序方法实现FANA的直接测序
核酸适体应用于western blot中蛋白的选择性识别
负责人:王瑶
Western blot是常用的蛋白质免疫检测方法,但是存在耗时长、抗体成本高、易变性等问题。核酸适体是一种单链寡核苷酸,可折叠成高级三维结构,与靶蛋白结合。在本课题中,我们首先筛选获得了几种常用标签蛋白的核酸适体,在此基础上,我们发展了基于核酸适体的、选择性识别目的蛋白质的免疫印迹方法。与传统的Western blot技术相比,这种方法直接使用荧光基团修饰的核酸适体,操作简单,稳定性好,成本更低。
核酸适体用于Western blot中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
人工修饰提升功能核酸的活性研究
负责人:杨锦滔
功能核酸包括具有特异性亲和能力的核酸适体,和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酸酶。功能核酸应用场景相对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:核酸分子的化学官能团种类少。针对这一问题,本课题发展生物正交反应,在核酸上定点引入人工修饰,探索人工修饰影响功能核酸活性的规律,发展人工修饰提升功能核酸活性的方法。
定点引入人工修饰可提供DNA分子的催化活性
脱氧核酶催化的RNA的可变剪接
负责人:魏东瀛
RNA剪接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过程。在真核生物细胞中,该过程是由200多种蛋白质和5种RNA组成的剪接体催化完成的,剪接体结构的复杂性使体外研究RNA的可变剪接十分困难。因此,本课题开服了基于DNA的RNA剪接体系。该体系包括两种酶活性的脱氧核酶:具有RNA切割活性的DNAzyme 8-17,和具有RNA连接活性的DNAzyme 7CX10。该方法具有条件简单、成本低廉、反应迅速等优点。
脱氧核酶催化的RNA剪接体系